立项通知丨第二批新增40个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
来源: 教育之弦 作者:教育部规划中心 时间:2018-07-13 文档编号:15314694343737
当前,教育领域的变革愈发深刻。为应对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世界各国陆续出台了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战略,推动未来学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如何在中国的框架内开展未来学校有效实践?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深入推进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探索建立未来学校的基础框架,迈出了坚实脚步。
近日,中心正式发布《关于第二批未来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实验研究部分课题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结合申报材料,中心组织开展了专家评审、课题调研等工作,确定立项40个研究课题。
在此次立项的40个课题中: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AI赋能的未来学校数智教学模式研究》、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未来学校校本知识库研究与实践》等5项课题被列为重点课题;
长春市十一高中《STEM教育下的未来学校项目建设》、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兰韵智慧校园建设实践探究》等13项课题被列为一般课题;
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观察体系建设》、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脑认知信息组学对儿童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以围棋教学为例》等22项课题被列为自筹课题。
立项课题名单
重点课题
一般课题
自筹课题
真知灼见,为更美好教育
7月7日下午,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学校分论坛举办期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组织召开了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课题研究工作座谈会。50余名课题单位代表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表示: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分三个层次开展:第一个层面是0-18岁儿童的发展研究;第二个层面是通过建立标准和案例库,通过平台来引领对于未来教育的探索;第三个层面是研究和实践要结合。
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副局长高岚说:
生涯规划教育要通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认知职业、关注未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科学地规划人生,为将来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做好准备。
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原校长郑巍巍认为:
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如果成为共谋发展的教育合伙人,自然就会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制度的保障,成员可以形成共济意识,通过平台和载体,孩子们可以成长和蜕变。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付本臣说:
中小学装配式教学模块要进行系统集成,要明确未来教育教学行为需要什么样的空间环境、场所、平台。
本次座谈会对于加强相关课题单位之间的交流,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形态和学校创新性研究与实验具有重大意义。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高校专业调整要与社会需求共生共长 下一篇:日本教育减负:应试还是宽松,这是一个问题
校长大会|北京站5大分会场全揭秘(2018年第三届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
成为改变的力量!2018年11月,第三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召开在即,自“官宣”发布后,影响力持续发酵。在以往历届大会中,率先召开的北京站(11月9日-11日)承担着重要角色,不仅主论坛大咖云集,分论坛更是以“名校承办”的高规格著称。那么,2018年的分论坛在哪举办?分论坛议题是什么?承办学校和议题有哪些特色和看点?今天,我们带您走进北京站5大分论坛,先睹为快!1.北...[详细]
2018年10月31日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