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简史》:怎样的教育才有未来
来源: 《今日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时间:2018-09-14 文档编号:15369179253782
人类正面临史无前例的革命,我们该如何备战,我们的孩子该如何备战?
现在的孩子该学什么才能在2050年或22世纪的世界中生存下来,并茁壮成长?他们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找到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并在生活的迷宫中游刃有余?
眼下,太多学校都着眼于信息填鸭。在过去,这样做不无道理,因为信息稀缺。但现在我们被信息的海洋淹没了。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教师最不需要给予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他们已经信息过载了。学生需要的是解读信息的能力、区分轻重缓急的能力以及将众多信息碎片结合起来,构成对世界的总体认知。
那么,学校该教些什么呢?许多人认为学校应转而教授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和创造力。概括而言,学校应弱化具体技术能力,强调通用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应对改变、学习新事物和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平衡心态的能力。
工业革命所遗赠给我们的是生产线式的教育理念。嘲笑这个模型很容易,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认同一点:不论过去的成就多么辉煌,它终究已经破产。而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变化的加速,你永远不能确定:成人告诉你的,是经久不衰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那么,什么东西可以依赖呢?技术吗?那就更冒险了。技术可以给予你很大的帮助,但若技术掌控了你的生活,你也许就被它利用,沦为了它的“人质”。
技术本身并没有问题。如果你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标,技术可以帮你去实现。否则,技术就会轻而易举地给你植入目标,掌控你的生活。尤其随着技术越来越了解人类,你可能会发现,你服务于它多过它服务于你。
几千年来,哲学家和先知们都敦促人类要了解自己。但这一忠告从未如此紧迫,因为这已经不是老子或苏格拉底所生的年代,你所面临的是严峻的竞争形势。可口可乐、亚马逊、百度争先恐后地试图入侵你——不是你的智能手机,不是你的电脑,也不是你的银行账号——而是入侵你,以及你自己建构的那套“操作系统”。
(本文摘编自《今日简史》一书,2018年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扫一扫分享本页
现在,我们谈论学校创新的视角有很多,比如技术视角、课程视角、思维视角等等。所有这些视角对我们理解未来学校、未来教育都具有某方面的启示,也是我们站在今天的教育现场眺望明天的教育非常好的切入点。但是我在想,我们谈论未来很多,而审视当下很少,我们在往前眺望的时候也有必要回到教育的原点看一看。——李建文,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校长面向未来,我们该如何做教育?作家张晓风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详细]
2018年12月17日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