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智库首页 > 文章

他眼中的未来教育:爱是“最高策略”,教师应“慈悲为怀”

来源: 中国教育智库网 作者:徐加胜 时间:2018-12-22 文档编号:15454912703940

2018年11月10日,“成为改变的力量——第三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届研讨会以“创新教育:未来学校形态变革”为主题,吸引了全国千余位校长参会。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校长徐加胜,也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上的《白丁会客厅》“圆桌论坛”环节。谈及“未来学校”、“未来教育”,徐加胜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未来的意味

 

 白丁(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院长郑德林):今天我们大会的主题是未来学校形态变革,作为哲学博士,您是如何看待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的?

 

 徐加胜:特别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谈及未来学校、未来教育,我个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教育和学校本身应该包含着未来的意味。终有一天,我们的下一代将独自行走在未来的时空里,为人师长的应该给予一些可以支撑着他们在未来空间里行走的东西。对未来做出预测、做出应对是我们重要的使命。

 

 第二点,这个时代最大一个特征就是技术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面对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做出很多的调整,比如说学校的组织结构、学习空间、学校形态、学习方式、课程内容等等;而且我也会去践行和尝试。

 

 第三点,从某种意义来讲,未来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与其预测未来,不如创造一个我们更愿意接受的未来。

 

未来学校中最看重师生关系

 

 白丁:徐校长的语言很有哲思韵味,在您看来,未来学校中最应该看重的是什么?

 

 徐加胜:当下,我们处在一个技术不停的发展并超越的时代,但我认为我们人的价值不应该被消解在技术理念里。未来学校当中我最看重的是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他们是否能够有一种非常温暖的情感互动。

 

 白丁:我非常认同您的观点,任何技术都无法代替人的角色。您能详细给我们讲讲师生关系在未来学校中的重要性吗?

 

 徐加胜:首先,我认为在教育中,爱是最高价值,爱是最高策略。当孩子离开我们之后,孩子的内心情感、生命温度是他面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凭借,技术只能排在第二位。今天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就表现为有些学生没有从亲子关系当中、学校师生关系当中获得真正的温暖,并且产生自我认同。

 

 其次,面对这样一个技术变换的时代,我们去关注工具理性,同时绝对不可能忽视价值理性。我们在奔跑,同时也要关注奔跑的方向,这个方向一定跟人性当中最美好的东西、对于人信仰层面的认知是有关系的,技术只是一个手段。

 

 最后,我个人认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深层次的应该来源于某些人对于人的需要的细腻体察,以及体察之后更加精准的满足,创造价值的是情怀,并非技术。

 

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素养

 

 白丁:您之前在北京四中分校做校长,现在又在北师大天津分校做校长,您能站在校长的角度,来谈谈未来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徐加胜:我认为在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的素养。一个教师队伍,首先要有对外部世界的敏锐体察。“教育”应该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于未来的变化,如果说有一批人最先清楚,那么应该就是教师群体。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教师恰恰可能是这个社会群体当中相对封闭的,教师每天和相对固化的教材、相对固化的学段儿童打交道,对外部世界的敏感度远远不够,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一个方面。

 

 其次,如何让我们教师真正拥有人文底蕴,这要从人的本质上去体察我们的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手段,教师更需要有一颗慈悲的心。

 

 我个人认为,如果想追求教师在理性和情感两个维度具备相当的素养,这意味着我们教师培训的方式、内容、制度的革新。再者,教师队伍是敞开的,不应该是封闭的。我觉得完全可以让适合的人进入教师队伍里面,希望将来更好的人在教育领域。未来不仅仅是教育、我们的社会一切都会是最美好的。

 

 以北师大为例,我一直以我的母校北师大为荣,虽然北师大学生进入职场的时候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缺少板书的训练,缺少对教材更加精准的分析,但让我引以为豪的是,一个中等水平北师大毕业生,当他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你让他动手甚至高声说话都是违背他的良知、违背他的生命感受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教师应该拥有一颗慈悲的心。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第二批新增40个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 下一篇:日本教育减负:应试还是宽松,这是一个问题

READ 推荐阅读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