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智库首页 > 文章

蓝皮书案例篇③ | 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家校深度融合的教育生态体系

来源: 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 作者: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 时间:2021-04-27 文档编号:16195116285108


 

导读

 

223日,《中小学智慧校园蓝皮书(2021-2022)》总报告正式发布(点击查看)。本蓝皮书包括总报告、理论篇、人物篇、案例篇等多部分内容。

 

其中,案例篇以智慧环境、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态为基本框架,收录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校园建设学校实践案例。案例从技术应用场景、使用效果、软硬件建设基础、师资培训、成败经验分享、校企合作等角度,力求全面呈现出新技术对学校发展与教育变革所产生的作用,并为全国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样板与合作指南。

 

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将择选案例篇部分内容发布,蓝皮书全文将在第六届中国教育智库年会正式发布。

 

案例类别:智慧生态>家校融合生态建设

 

案例单位:顺德本真未来学校

 

案例名称:家校深度融合的教育生态体系

 

1

案例背景

 

——以“家校合作”作为办学红线,构建教育生态

 

从教育的目的和学校办学目标的角度看,学校与家庭有高度的一致性;从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看,家庭教育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应该构建为教育的“生态”关系。因此,家校合作,是顺德本真未来学校自办学之初就抓住的一条红线,二十年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建立了互通、互联、互信制度机制,努力构建新型的家庭与学校、社区与学校关系。

 

2

实践成果

 

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监督评价,家长对学校满意度更高。

 

家长课程助力学校特色发展,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给孩子带来最鲜活、最丰富的“种子教育”,极大的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也极大地扩展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从“门外”到“门内”,从“墙外”到“墙内”,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家长课程的实施,扩大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参与面,能亲自体验、陪伴和帮助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优质精品的家长课程被推荐至整个年级甚至全校,在更多学生受益的同时,也为家长课程向纵深方向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而有深度的资源宝库。

 

3

应用场景

 

01

完善的家长课程

 

 

丰富多彩的家长课程为学生带来鲜活的种子教育

 

02

多样的家校组织

 

01 成立家长义工社团

 

在家委会的倡导下我们成立了家长义工社团,并制定了家长义工社团章程,对家长义工参与服务的内容、职责进行了规范要求和培训。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等多个场景,都活跃着家长义工的身影。

 

 

 

02 开辟父母学堂

 

每学期由学校和家委会共同筹办两期“父母学堂”,聘请教育专家或有经验的家长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疑难问题,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和水平。

 

 

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全体家长参加“父母学堂”专题讲座

 

 

邀请国内家庭教育名师专家来校给家长授课

 

03 成立家长联谊会

 

通过组织家长合唱团、家长摄影协会等组织机构,让广大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家长联谊会活动中来,愉悦身心、增进交流、融洽关系,既能分享到学校和家长的优质资源,又能营造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和谐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带动和影响孩子们树立终生学习的理想。

 

 

家长合唱团参加学校艺术展演

 

 

家长摄影协会参与学校校园文化节拍摄

 

04 组织家委培训班

 

每学年之初,家委会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组织新一届班级家委会委员参加上岗前的培训学习,分享家委会工作经验,明确家委会工作职责,让新一届家委通过专业培训、实操指导,能够尽快了解和熟悉班级家委会运作。

 

 

校级家委学习部每学年初组织一年级新家委进行家委工作培训

 

03

丰富的家校活动

 

01 亲子风采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精彩,让每一个家庭都参与——这就是本真亲子风采展示活动的宗旨。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老师家长通力配合,师生亲子同台演出——这就是本真亲子风采展示活动的魅力。

 

 

 

02 亲子风筝节

 

每年的3月二年级亲子风筝节如期在顺峰山公园举行,围绕这个主题节日,有风筝文化讲座、风筝制作比赛、风筝绘画比赛、亲子放风筝比赛,亲子放飞梦想,共建和谐家庭。

 

 

 

03 亲子欢乐跑

 

每年的11月我们都会在顺峰山公园举办五年级5公里迷你马拉松亲子欢乐跑。通过提前半年的家庭亲子长跑训练,到活动当天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跑,我们培养的是家庭健身文化和对学生毅力品质的磨砺。

 

 

 

04 “阳光超市”爱心基金会

 

学校从2004年开始就设立了“阳光超市”爱心基金会,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每月第一周组织学生和家长走进社区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献爱心行动,定点扶持13个贫困家庭;走进敬老院、福利院开展慰问义演和捐赠活动。

 

 

 

4

建设基础

 

01

基本构想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以“基于学生成长”作为前提,以“家校深度融合”作为切入点,以“教育生态”作为概念框架,构建了学生成长家校深度融合的教育生态体系。如下图:

 

 

 

我们将这个教育生态的建设和运作方式,与学校正在构建的以5G+光纤+WIFI6为基础架构的智慧平台结合起来,全方位推进家校共育融合。

 

 

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家校深度融合模式图

 

02

主要做法

 

(一)制度保障,促进融合

 

制度建设是保障家校融合的重要力量,也只有在合理规范的家校制度下,才能有法有效。

 

01 建立了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及其制度,充分体现家委会的自主性

 

我校家委会制度已经实行十多年,有着明细的组织架构和较为成熟的机制。学校对于家委会的定位也十分明确,本着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为原则,充分发挥家委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体现家委会的自主性。

 

 

家长委员会制度架构图

 

02 搭建了三级家委会组织架构,形成了家委会层级管理网络。

 

为了推动家校深度融合,带动全体家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我们研究制定了从校级家委会到年级家委会再到班级家委会的三级家委会组织架构,并建立班级家委委员申报审批制、校级家委委员聘任制以及家委会章程和工作指引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由家委会辐射到每一个家长的层级管理网络。

 

 

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图

 

03 出台了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完善了家校合作的保障机制。

 

为了规范和促进家校深度融合,我们还建立了家长义工服务制度、家长课程管理制度、家长俱乐部管理制度、学校重大事项家长听证会机制以及家长及社区直接监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机制,家长之间互通互联的网络群,健全了家长学校组织机构,统领和协调全校家长自主开展家长学校系列工作,切实保障家校合作向着科学、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04 各项制度通过多渠道、多样化得以顺利实施与实现。

 

完善的保障制度需要通过家长的实践与参与得以实施与实现,为此我们开辟了各种平台鼓励家长广泛参与家校合作系列活动。

 

1)每学期组织两次全校性的“一对一家长约见日”,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生活辅导员共同约见一个家庭,为学生量身订制教育方案,实现教育的私人订制,促进家校的深度融合。

 

2)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期家长论坛,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家庭与学校教育问题的探讨与思考中来,搭建家长与学校互动交流的平台。

 

3)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无记名留言簿,本着包容、理解和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与家长零距离沟通,及时为家长排忧解难,让家校实现平等对话。

 

4)随时接受家委会不定期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后勤管理工作,让民主管理与监督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与落实。

 

(二)家长进入学校教育核心——通过课程,实现深度融合。

 

学校建立了分类、分层(底线目标、基础目标、发展目标)、有梯度的、以“优秀+特长”为核心的“学生成长金字塔”;学校进一步完善了以“五个学会”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家长课程成为结构化的部分;家长、社会因素更有效地融入学校隐性课程中;家长、社会多方面、多形式、多时段参与或主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非常丰富立体的社会资源和内容结构。

 

 

“做最好的自己”本真少年成长路径图

 

家长课程实施十多年,课程结构初步建立,规模大,常态化,数量多,效果好。家长课程已成为学校课程文化结构化的组成部分,如图所示。“家长课程”内容逐步序列化,管理逐步规范化。家长课程是“家校共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学校文化特色的核心要素。我们将其概括为“四维主题N+N为内容系列)”的家长课程系统,将与其对应的具体教学活动定名为“本真父母课堂”。

 

 

 

5

Q&A 经验分享

 

Q:家校合作过程中有哪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学校应该如何化解?

 

A:家校合作的总目标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充分的发展,共同推动完成孩子的个性化过程和社会化过程。

 

我校在推进家校共育的过程中,也曾遇到家校合作双方责任界限不清、权责不明,合作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家校共育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出现越位、错位、干涉等无序现象。呈现出部分家庭教育严重丧失,完全依赖学校教育;而一部分家庭教育太强势,学校教育被迫让步家庭教育等权责边界不清的问题。

 

我们在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提炼。

 

01 以现代学校制度理念定位家校共育

 

2005年,学校提出“打破围墙,建立现代的,开放的,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的小学大教育体系”的办学思想,由此开启了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

我们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学校优质教育服务承诺制度》、《学生奖惩制度》、《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手册》、《家长重大诉求仲裁委员会工作指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通过建立机制、建立信任、搭建平台,探寻家校共育的基点和多维度合作。

 

02 以学校课程定位家长主体地位

 

在学校课程中融合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学校课程的另一个主体,这是我校自2005年开始的一项宏大的教育改革。家长课程成为家校共育中一种高层次的家长参与形式。

 

在一次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中,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对家长课提出了质疑:作为家长,我们要上班,哪有时间为孩子上课?我不是老师,怎么能站上讲坛呢?面对家长的质疑,学校联同校级家委会专门举办了家长课程研讨会。现场学生代表发表了对家长课程的兴趣,家长代表表达了对家长课的高度认同。这样的辨析与研讨,让家长对学校开设家长课程的目的意义及实施方式方法有了更好的认知与认同。

 

03 以特色活动融合家校关系

 

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有一块校本课程,叫做“三礼课程”,即一年级新生“开笔礼”、四年级“成长礼”和六年级“毕业感恩礼”。这是一组前后关联、由浅入深、关注成长的“仪式性”的课程。在这三场仪式中,学校、教师退到了后面,学生和家长走向了台前。我们把主动权、主导权都交给了家长和学生。

 

此外还有,每年由家长主导组织的二年级亲子风筝节、五年级亲子欢乐跑、班级亲子风采展、亲子阅读会等家长主导的特色主题活动,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特色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教育者、主导者。

 

 

201910月学校组织家委骨干前往青岛三所名校参观交流

 

 

学校家委会经常组织“家长沙龙”,探讨交流家校共育问题

 

审阅指导

 

麦宝文  顺德本真未来学校校长

   顺德本真未来学校教育总顾问

   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副校长

郑德林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

 

编撰

 

安    中国教育智库联盟秘书长、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王乙琨  中国教育智库网主编

 

关于我们

 

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是中国教育智库网(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与北京一零一中共同发起成立的未来智慧校园研究平台。

 

20203月成立以来,已有全国100余所中小学和20余家教育头部企业相继加入,研究中心依托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北京一零一中等重点学校的实践成果,以及教育领军企业的成功案例经验,结合产学研三方智慧,解决传统教育与新技术相融合的难题。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985学生为什么没有走向竞优,反而走向了竞似? 下一篇:深扎根系,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READ 推荐阅读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