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智库首页 > 文章

王伯庆:新型教育智库建设与影响力

来源: 中国教育智库网 作者:王伯庆 时间:2016-12-28 文档编号:14829262141969

12月26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中国教育智库网主办的2016第一届中国教育智库年会暨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起成立了中国教育智库联盟,开启“智库+”时代。


麦可思数据(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伯庆作主题分享,以下为分享原文:

麦可思作为一家新型教育智库,在智库建设与影响力提升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接下来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首先,作为智库,一定要做研究报告。要做品牌性研究报告和年度性报告。麦可思已经连续八年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积累的经验是作为教育智库机构一定要有品牌性的研究报告。智库可能有多个报告,但是其中一定要有品牌性的报告。

第二要举办论坛。智库要举办论坛,无论是一年举办一次论坛还是一年举办两次,一定要发起一个跟自己主题相关领域的重大论坛。从2012年起,麦可思每年举办两次校长论坛,邀请专家就最新的一些重大话题与大家一起研讨。在举办论坛的过程中,智库要有自己的骨干研究报告,要成为整个论坛讲座的主要部分,而不是四处邀请专家。比如麦可思举办的论坛,大部分是由麦可思自己的研究专家来讲,有些讲不了的但是跟主题相关的话题,就邀请外面的专家来讲。在论坛召开前要做好周密的策划,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事情比较多。

第三,要有宣传渠道,将智库的成果宣传出去。麦可思有一个公众号,有一份月刊。公众号也是麦可思重点投入的,去年获得了新媒体大奖。去年获奖时,只有四万名订阅者,主要是高校教管理者。到今年年底,订阅者达到了八万,公众号95%以上的内容是原创文章。智库公众号不转载新闻,不做八卦的东西,主要做管理案例,但是要围绕最近热门话题,从管理角度提出严肃观点。智库要有渠道向关注的对象传递智库最新的研究成果。

第四,一定要做好培训。麦可思的培训全部是非营利的,当然智库的培训也可以收费。到今年为止,我们举办了四十多期培训。这些培训的对象锁定为高校职能部门,每次培训邀请同一个类型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每期大概70人左右,培训专家主要来自麦可思。对于麦可思不熟悉的话题,比如,“双一流建设”、“十三五规划”,麦可思会邀请外面的专家来讲。

第五,要与其他机构合作。智库不能只自己做,要找合作对象。麦可思有产学研合作,比如,清华、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都是我们的合作对象,还与广报集团进行战略合作。麦可思与一些机构建立了协同中心,比如厦门大学麦可思高等教育数据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麦可思协同创新中心;同时还与一些评估院进行合作,比如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当服务对象和培训对象认同智库,智库就有了影响力。智库需要明确的是:第一,服务的对象是什么;第二,智库的研究是否被认同。

以上是实际做法中的一些经验,接下来谈谈理念方面的经验。

首先,要聚焦领域。智库做研究,需要跨领域,比如研究高教问题必须要考虑到基础教育,这指的是在方法上要兼顾,但是智库做研究肯定聚焦领域。

其次,智库一定要有专业人才。这里所说的专业人才指的是智库要有自己的骨干专业人员来做研究。比如,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有一百多位专职人员,麦可思现在有两百多人。

再次,智库要募集资金。智库的资金从哪里来?非营利智库一定要考虑资金来源,或者通过项目来募款,或者从政府获得适当资助,否则智库是难以维持的。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智库就养不起正规的专业团队;没有正规的专业团队,就难以产生好的研究成果。募集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国外智库一般都有一套募集资金的方式。

最后是要做好品牌。智库发展的关键在于品牌。国外的一些智库是通过研究社会问题来引起媒体的注意,然后提高自己的声誉;还有一些智库是通过专业的问题研究来树立品牌。每个智库的定位是不一样的,要做好品牌,就要有品牌的聚焦度,也就是研究领域的聚焦度。

以上与大家分享的是麦可思十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READ 推荐阅读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