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智库首页 > 文章

今之师者,写报告、做材料、搞业绩……何时能上好一堂课?

来源: 育才家园 作者:惜朝 时间:2019-06-02 文档编号:15594872314256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像群魔乱舞。

 

教育部门热衷于“制造特色”,非要在校园内挂满横幅标语;

 

老师们被迫上“表扬课”,对着镜头,所有师生都在表演;

 

学校天天都在催交资料,没按时交材料的老师就扣工资;

 

……

 

古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今之师者,写报告,做材料,搞业绩。

 

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像老师了。

 

究竟到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安安静静上好一堂课?

 

 

1

别让教学变成老师的“副业”

 

 

还记得之前的一篇爆文《教育最大的困局:“把老师当学生管,把学生当祖宗供”》吗?

 

现在的老师,越来越像学生了。

 

将职场那一套搬到学校里。

 

考勤上,天天打卡,迟到请假的直接扣钱;

 

岗位上,每个老师都身兼多职,还有人要充当校园保安、食堂管理员等等;

 

责任上,一层层问责下来,最后吃亏的还是老师。

 

不知弄出这些制度的人有没有想过:

 

如果连老师都要用绩效来考核,那教育就变得毫无人情味了。

 

教案、听课记录、计划总结、反思心得、课件、论文、课题计划、职称材料、学习笔记、说课评课……

 

老师用来备课、上课的时间,全都花在写不完的材料上。

 

网上就有老师这样自嘲:

 

当了几年老师再辞职,你就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会做,会写各种稿子,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出各种方案,整理各种档案,剪辑各种视频,做各种表格和ppt。

 

遗憾的是,老师既不像职场人那样步步高升,也没有公务员那么高的收入。

 

可怜的老师,已经管得畏手畏脚、寸步难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经呼吁:别让老师变成“表哥”。

 

“现在的老师负担很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等等,被压得喘不过气。”

 

“不要让老师成了‘表哥’、‘表叔’,一定要把时间还给老师!”

 

不要让老师做无用功,把力气用在对的地方,教育才能出效果。

 

 

2

别让老师变成学生的“保姆”

 

 

一位老师朋友曾经吐槽:

 

“我觉得我不是在做老师,而是给学生做牛做马。”

 

学生迟到了,说是发烧,老师也不敢罚,连忙带他去看病。

 

学生上课睡觉,老师本来想弄醒他,最后却让孩子“好好休息”。

 

学生打架不肯认错,老师好不容易弄明白怎么一回事,最后还要向家长道歉,因为没有照顾好孩子。

 

……

 

多少老师为了照顾好孩子,连为人师者应有的尊严都放弃了。

 

网上就有这么一个段子:

 

我只是个老师,怎么就成了保姆?

 

我只是个老师,怎么就成了医生?

 

我只是个老师,怎么就成了警察?

 

老师用来备课、上课的时间,都不得不浪费在和学生的周旋上。

 

但其实这些周旋,本是可以避免的。

 

古人拜师之前,必须在孔子画像前三叩九拜。哪怕是上世纪末,学校依旧是最神圣的地方,老师依旧是最受尊重的人。

 

学者葛洪就说过: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遗憾的是,越来越多人已经不再敬畏老师了。

 

学生在课堂上玩闹,老师只能浪费时间去维持纪律;

 

学生出问题了,家长第一时间找老师,要老师负责。

 

老师也只是普通人,承担不起那么多的身份,那么重的责任。

 

有一位老师说出了她的内心想法:

 

 

 

老师不是保姆,更不是服务员。

 

若老师成了服务员,学生就是顾客,面对传说中的“上帝”,哪怕他们犯了错甚至犯了罪,老师也只能笑脸相迎。

 

那只会害了孩子。

 

 

3

别让教育失掉原有的“良心”

 

 

教育,本应是世界上最有良心的事业。

 

若干年前,所有人都将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没有学生不怕老师,没有家长不尊重老师。

 

甚至有家长直接对老师说:孩子错了就打,不用顾忌。

 

若干年后,老师却成为所有矛头直指的群体。

 

如今的老师,已然成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夹心饼”。

 

“把老师当学生管”,一项项工作、检查丢下来,压垮了老师的脊梁。

 

“把学生当祖宗供”,学生一有风吹草动,首当其冲的就是老师。

 

曾在某学校上过如此魔幻的一课:

 

在一堂公开课上,老师提前给学生发了各种纸张,安排了哪些学生回答问题,听说之前还彩排过。

 

课室后有录像机,讲台旁有人帮忙准备教具,学生对着几张纸就上完一堂课了。

 

那一堂课赢得了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有听课老师问学生:都听懂了吗?学生懵懵懂懂地回答:公开课不用听懂。

 

为什么要折腾教育?

 

为什么不能简化一切?

 

为什么不让教育恢复原有的安宁?

 

在给老师施压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忘了,老师原本的责任是什么。

 

有位老师在网上疾呼:求你了,让我安安静静教书吧!

 

 

 

让老师做这做那,学这学那,到头来什么用都没有。

 

让老师当保姆,当警察,当小丑,最后甚至没办法好好教书。

 

老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知名教师王开东说过:一流学校管心房,二流学校管课堂,三流学校管门房。

 

只有当教育从“心”出发,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学校的教育,应该是安静的。

 

不要再去骚扰学校,不要再去为难老师,老师才能好好地教书育人。

 

只有学校像学校,家长像家长,老师像老师,学生才会像学生。

 

 

4

请还教育一片安宁

 

 

去年,一位女校长声称要将减负进行到底,受到一众老师的追捧。

 

对于管理教师,这位女校长始终坚持这三点:

 

不让老师写教案,把精力都放在讲课上。

 

尽量少管理,不需要刷脸、按指印、签到签离。

 

不鼓励老师带病工作,只有健康快乐的老师,才能教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老师,其实是世界上最干净、最纯粹的一个群体。

 

所有老师追求的个人价值,其实很简单,无非四个字:

 

教书,育人。

 

简简单单地教书,传授毕生所学,让学生学有所成;

 

勤勤恳恳地育人,教导为人道理,让学生变得更好。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老师若没有高度的自觉性,她不可能通过千百次各级各类的考试,最终站上了神圣的讲台上。

 

老师这一群体,本就具有高度自觉性。

 

不需管教,不用压迫,她们的责任心足够强烈,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老师这一职业,决定她需要适度的权威与话语权。

 

如果老师要看校长的脸色,还要看家长的脸色,那么她在孩子面前可能连头都抬不起。

 

把教育主动权还给老师,才是对老师的尊重,对孩子的负责。

 

教育这片园地,最需要的是安宁。

 

只有当学校保持安静,学生才能踏实认真地学习;

 

只有当老师不被打扰,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

 

只有当教育足够干净,学生才能保持赤子之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请还教育一片安宁!

 

老师有了生机,何愁孩子没有生机,没有未来!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董健:大学文科热闹的景象中,我们正遭遇着精神的麻木和萎缩 下一篇: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支撑作用

READ 推荐阅读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