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是什么成就了一个卓越的学术机构?
来源: 未来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林建华 时间:2019-12-18 文档编号:15766715514592
精彩导读
学科发展的核心是人和氛围,当然氛围也是由人构成的。一个学术机构要发展得好,学科带头人是非常重要的。选对了人,就能够形成好的氛围,就能聚集最优秀的人,就能产生卓越的学术,就能培育杰出的人。
林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重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
办大学最重要的是人和氛围。过去二十年,我们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交叉学科为重点、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的方针,建立了新的教师人事体制,显著提升了北大的学术竞争力。特别是先后组建的一批跨学科研究机构,形成了很好的学术氛围,聚集了优秀人才,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当然说一说容易,真正把机构建设起来和运行起来,还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一个美丽的故事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几位国外学成归来的经济学家,立志要将现代经济学引入中国,他们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立足中国本土和实际,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揭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建立中国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他们来到北大,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同行一起,创建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当时学校的条件比较差,这几位学者就在老地学楼几个破旧的房间里干了起来。后来,他们找到了捐赠资金,重新设计和建设了朗润园,使朗润园成为世界上最优雅的经济研究机构。
随着事业的发展,经济研究中心拓展成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领域也不再仅限于经济学,而是涉及了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
过去二十年,对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比较优势”“国企改革”“企业家精神”“农村产权”“宏观经济预测”“医疗体制”“老年社会”“企业战略与文化”等等,国发院的学者都做出了引领性的贡献。作为外行,我虽然很难评价他们的学术水平,但还是能感受到他们的学术影响力。他们一直在不断挑战着,挑战自我,挑战传统经济学理论,也一直伴随中国的发展、伴随中国经济学理论,不断成长成熟。今天,我们可以不夸张地说,国发院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的重镇,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智库。我们都应当为他们的成就而自豪。
始终坚守核心使命
我们开展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拓展人类的认识边界,是培育矢志开拓和创造的人,是保持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基础研究拓展了人类的知识边界,而应用研究拓展了人类的能力边界。我们这里讲的边界就是前沿。
一个卓越的学术机构首先要有明确的使命,要担负国家和社会责任,不断产生能够促进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新思想、前沿科学或未来技术,还要不忘初心,始终坚守。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在前行的路上,会遇到很多诱惑,使你偏离使命和初心。这样的坚守既需要学者的视野、胸怀、勇气和担当,又需要优良的环境条件、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国发院的创建者是一批有理想的学者,他们始终牢记使命、探寻真理、奋力前行。后来的学者尽管各有专长和学术兴趣,国发院的初心和情怀一直激励他们去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重大学术问题。
学者与氛围
是什么成就了一个卓越的学术机构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应当是学者和氛围。
一个卓越的学术机构,既要聚集最优秀的学者,还要营造开放的学术氛围。我曾与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谈起大学的学术发展。他认为,聚集最好的学者,并让他们一起工作和交流就可以产生最好的学术。一般地说,优秀的学者更愿意分享,当同事遇到不解的问题时,他们更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主动付出、帮助别人的过程,就是思想碰撞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最终大家都会受益。实际上,学术氛围和环境就是你周围的人,我们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就是把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一起工作,一起分享,一起挑战自己的极限。好的氛围要让学者安心学术、自由畅想,也要让他们相互协作、互相激励。
国发院经常有学术“争论”,例如,国企改革的策略、中国通缩的起因和对策、政府产业政策等等,国发院开展的学术争论,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学者们的创造潜力,促使大家对有关问题做更加深入的思考,努力去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国发院的良好学术氛围以及和谐共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是很值得赞赏和珍惜的。
一个卓越的学术机构,要涵育学术,还要激励青年学者,使他们更好成长。著名物理学家波尔是一位杰出的学术领导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他的领导下,哥本哈根大学的波尔研究所聚集了一批杰出的青年学者。他曾讲:“不仅要依靠少数科学家的才能,而且要不断吸收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帮助他们熟悉科学研究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青年人的贡献和成长,会使新的血液和新的思想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学研究。”波尔善于启发激励,善于营造平等讨论和紧密合作的氛围,使青年人始终沉浸在繁忙激动、活泼欢快和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当时在波尔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过的青年学者,如海森堡、泡利、狄拉克等,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最优秀的学者。世界上曾有一批这样的学术机构, 例如,芝加哥大学的物理系、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院、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等等。
过去十多年,我们陆续新建了一些像国发院这样的学术机构。例如,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环境和支撑条件都很好,使学者可以心无旁骛地潜心研究,一批青年学者都很快成长起来。生物动态成像中心(BIOPIC)形成了很好的合作和协同文化,激励学者跨界与不同专长的学者密切合作,在生物医学基础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使青年学者能够完全融入到国际学术的最前沿。生命科学中心从建立之初,就确立了促进学校跨学科发展、推进院系的学科调整的战略思想,建立了特殊机制和支持渠道,为很多院系聚集了一批非常优秀和杰出的学者,大大提升了学校生命科学的竞争力。我们还可以列举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些新的研究机构虽然只是在小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但它们的学术标准,以及对卓越学术的追求,带动了学校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院系的发展和进步。
氛围也是由人构成的
人们常讲:成功的特征都很类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世界上成功的大学和学术机构,人和氛围都很好。我们开展学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释放大家的创造潜力,使“近者悦,远者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聚集最优秀的人才,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实际上,人们感受的学术氛围就是他们周围的人。一所优秀的学校,应当设法让学者更多地交流合作,特别应当让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常常在一起,激发和碰撞出思想火花。要打破院系和学科的封闭格局,设置更多师生学习和休闲的空间,让大家能够随时随地交流。要建设聚集国内外学者的平台,使北大成为探讨学术、交流思想的学术中心。最近建立的人文社科研究院,秉承“激活思想,涵育学术”的宗旨,推进人文社科领域学术交流。一年多来,文研院举办了大量的讲座、展览、工作坊、研讨班,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的优秀驻院学者,拓展了学者们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创造热情。
我们仍有一些院系和机构发展状况不是很理想,其原因主要是内部矛盾比较大,或早期的学科和队伍布局没有做好,历史包袱比较重,但核心还是人的问题。最近,学校提出将“院系和学科为基础”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目的是要认真研究各院系的具体情况,针对院系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要加强院系的学术队伍和领导团队的建设,使更多院系成为卓越的学术机构。
(文章选自:林建华 著 《校长观点:大学的改革与未来》)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连续3年热度不减!成为改变的力量——第四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即将举行 下一篇:深扎根系,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编者按全美创业教育调查是美国针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历史最久远、最具综合性的调查。全美创业教育调查从高校创业教育项目模式和类别、创业教育项目资金来源、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详细探究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态,不仅有助于推动美国创业教育的持续良性发展,也对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创业精神、活力和灵活性的经济体之一。相关数据显示,初创企业是美国经济...[详细]
2018年12月17日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