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朝阳:师德建设要处理3个关系
来源: 现代教育报 作者:郝朝阳 时间:2020-01-18 文档编号:15793538364637
师德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它是一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责任担当,是一种“身正不令而行”的行为示范,在我看来,“师德=师爱+师能”,建设好师德,常常体现在处理关系上。如果一位教师能处理好与教师职业,处理好与学生,处理好与自身品德修养这三方面的关系,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独特芳华、灼灼光彩。
——郝朝阳(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
热爱教育 无私奉献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德就是要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一定极其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
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做好教师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前提,是教师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源泉和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忠诚于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然而,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更要求教师能潜得下心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师能,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
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在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热情和才能,无怨无悔。
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爱满天下 乐育英才
师德的核心是处理好师生关系,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爱施者,仁之端也”。没有爱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我们要用爱来温暖孩子,用爱来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
在《窗边的小豆豆》里,巴学园的小林宗作校长是爱的播撒者、传播者,给那些在别的老师眼里奇奇怪怪的孩子以无限的爱和包容,为孩子们建造了一个成长的乐园。从小林校长的教育中,我看到了宽容,看到了博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极富爱心的老师,巴学园里的每一个孩子的行为都变得“理所当然”了。从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要给孩子们建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给予孩子以充分的包容和理解,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而神圣的爱,这种爱不仅表现在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还表现在用无限的宽容去包容学生的各个方面。教师要用爱的心灵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了师爱的温暖。
处理好与品德修养的关系
身为世范 为人师表
教师还应该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师德最外在的体现应该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应该把“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看成是一种强烈的需要,即自我人格完善的需要。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我想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师只能称为“教书匠”。在人生的长河中,也许老师只是孩子们最初旅程中的一个引导者,但我们会用无私的爱和包容去培养孩子们健全的知识储备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面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

扫一扫分享本页
编者按全美创业教育调查是美国针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历史最久远、最具综合性的调查。全美创业教育调查从高校创业教育项目模式和类别、创业教育项目资金来源、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详细探究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态,不仅有助于推动美国创业教育的持续良性发展,也对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创业精神、活力和灵活性的经济体之一。相关数据显示,初创企业是美国经济...[详细]
2018年12月17日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