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远骑:灾疫,带给中国教育发展的哲思
来源: 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 作者:肖远骑 时间:2020-04-18 文档编号:15872188694731
本期《白丁会客厅》系列访谈“疫情下的反思:我们与未来教育的距离”,有幸邀请到南京金地未来学校总校长肖远骑,作为一名在一线浸润多年,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他在访谈中与我们分享了对疫情下教育技术发展的看法,并由此引申出对教育本质和未来教育的思考。
受访嘉宾
肖远骑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总校长
主持人
郑德林 (白丁)
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
用顶层思维面对灾疫的“危”与“机”
白丁: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灾难,突袭了全球的教育。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美国也一样。本来阳春三月,正是新学期开学的季节,本来是桃李春风催新知的最美好时刻,可全球同此凉热!前所未有的一律:关门!停课!
于是就有了停课不停学,就有了线上学习,就有了云端学校,就有了空中课堂等等。一个多月过去了,面对灾难,教育实践怎么样?这些学习方式学生满意吗?家长接受吗?社会认可吗?效果如何?这是留给我们每个教育人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南京金地皇家文法学校、南京金地未来学校的总校长肖远骑先生,请他谈谈:灾疫,带给中国教育发展的思考!有请肖校长。
肖远骑:主持人好,各位在线的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南京金地皇家文法学校、南京金地未来学校的总校长,很高兴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探讨。新冠病毒灾疫,冲击着全球人生活,当前全球累计185个国家出现了疫情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55万,累计死亡超近3万例。全球已经有8.5亿学生无法上课或者只能在家中上课(截至发稿时,全球累计206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疫情情况,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新冠肺炎实时查询系统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一百万,累计死亡超近5万例)。
中国是最早实施学生在家学习的国家。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这场灾疫,带给中国教育发展有哪些深刻的思考?这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是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但工作之中我喜欢用理论思维来审视,喜欢从哲学层面来分析。我曾经在多个场合讲过一个观念: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有理论思维!以前,可能有很多听众听我讲过关于“教育均衡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减负问题的哲学思考”、“国际教育中的中国精神问题的哲学思考”。我们有了顶层思维,站在一个高处,就会看清楚我们该怎样去面对。
同样,面对这场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灾难,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迎接灾疫的挑战,实践过程中我们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克服?以及灾疫之后,我们的未来教育怎么走?我觉得,灾疫是危机、更是挑战,危机、危中有机。我们如何运用这样的机遇,在我这里想谈三点个人的体会:一、灾难,反思我们对教育技术的理解;二、灾难,反思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三、灾难,反思我们对未来教育方向的把握。
疫情下的线上教学:喜忧参半
肖远骑:首先谈第一点:反思我们对教育技术的理解。我想用一句歌词: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颗月亮。我认为,这场灾难,是对我们当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推广、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的一次很好的检验。原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先生说,灾难,推动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丝毫没有准备的线上网络教育大实验。的确,灾难给每一所学校提出了一道道难题,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网络课堂”,教师该怎么教?学生又该如何学?一个多月的实践,现状如何,效果怎样?
我的感觉:喜中有忧,喜忧参半。喜的是:全国的学校、学生、家长能:密切响应,宅家学习,线上教学,如火如荼,教学秩序,有条不紊。一个有两亿多学生的庞大的教育大国,一下子开通了线上学习,这是很了不起的。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一时间,老师们忙碌的做课件,由于网课采用直播+课件的形式,家长们陪着孩子看视频,全程陪同学习。多么可喜的学习情境。但我认为,它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更在于冲击了我们原来固有的教学观点,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教育空间,推动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真正实现了世界教育2015年卡达尔峰会的话题——重塑,我们的现代教育!这点我后面专题讲。
当然,我们也看到问题的另一面。网上教学、宅家学习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一面开始学生家长还有热情,可十多天以后,有不少学生在家会出现烦闷,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静不下心来,学不进去。事实告诉我们,网上学习,让学生愿学到会学,再到想学、真学,可不容易,这当中,教师有本学科知识的教学,还有学习心理学的问题,更有灵活运用教育技术的问题和教育的艺术问题。所以,我们的老师也疲惫不堪。当然呼声最高的还是我们的家长,有的家长说再不开学,我们就忧郁了。
肖远骑:网上、空中、云端,多么充满诱惑的教学场景,怎么就这样使人失去耐心?缘何如此?我以为有四个原因。
一是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不现代。好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平台用的是张三的软件、李四的平台,互相不兼容。没有一条现代教育技术的公共高速路,学校各自为政,钱化了不少,用起来很困难,再加上,我们学生家庭的教学技术设备也不统一,因为没有一个大家都可运用的,或者说有共享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就出现宅家学习的教育公路上,有的轿车能上,卡车不能上,拖拉机就更谈不上;要把教育技术傻瓜化,能共用、通用、好用,这是技术的最佳状态。现在是我们的教师还为技术所累。
二是技术先进了,教师培训不到位。教师无所适从,讲课时顾头顾不了尾,导致教学效果大大地打折。我们的老师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优秀的网络主播。本来就很紧张,再加技术不熟练,难怪教学效果大大的打了折扣。由此我们的一大部分老教师就更显得被动、茫然。我们有多少老师、多少校长知道市场上有多少直播软件,如斗鱼伴侣、虎牙直播、优来直播、快手直播、爱奇艺播播机等等,哪家更适应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老师,做课件用视频剪辑软件,是快剪接好?还是编辑星、拍大师、会声会影更方便?说实话,我们很多老师不了解。所以我说,网上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能否适应是关键!
三是线上教学资源缺乏。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各个学校的资源得不到共享,有的技术力量单薄的学校,就力不从心。有临阵仓促上马之感。也就是说我们网上教学公路有了,可是没有车跑;我们的资源平台有了,仓库里没有货。所以,好多地方规定,网上教学仅仅是复习,不要开新课,就是因为没有教育资源。所以我说,教育现代化技术不成问题,问题是内容,我和腾讯公司的老总也说,我不担心你的教育技术与手段,我担心你的内容现代不现代。新瓶转老酒,这是很大的教育浪费!
四是教学管理的失控。“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学习形式,在监控上有一定困难,学生的学习从学校回到家庭,一下子从专门的学习环境回到家庭的生活环境,这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控制性大大降低了,学生是否都能够按照老师课程计划按时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效果如何?有无以学习为借口在手机、平板或电脑上做其他事?这些都是很难进行全方位监控的,仅仅依靠打卡,作业完成,有限的交流互动很难掌握,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有更好地保障学习效果。所以,网上教学,真正能得心应手的教师不是很多。
我担心老师把教室里的知识教学,搬到了线上,新瓶装旧酒,最终导致“重复老办法,只能得到旧结果!”就是学生和家长感慨的“星星呀还是那颗星星,月亮呀还是那颗月亮”的结局。这样学生的厌烦感有了,教师的疲劳感有了,家长郁闷感也有了。
那怎么办?方法总比困难多。我的意见是:先人后网。先培训我们的老师,改变他们的教育行为,学好现代教育技术,学会怎么用耳麦,怎么做视频剪辑,怎么用好几何画板。先合作再独立。学校以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用大家的智慧做好微课,到一定时候,老师再独立做。先方法后内容。网上教学,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方法的指导下,再过度到教学内容的讲解。先明情况,再考虑教学。网上教学,更要有提前量,要了解学生的准备如何?网卡的速度如何?家长参与度如何?搞清这些,再思考我可以用什么的技术开展网上教学。教和学互相配合,才有效果。老师在网上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性:开场的互动性,热场,中间课堂的留白,让学生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
我以为,网上教学,越简单越好,少用技术,多用艺术,越短越好。尤其是小学生,让他们听了还想听,学了上节,盼下节。多互动、多讨论,多演示,老师要精选教学内容,讲清核心知识。我期待教师能娓娓道来,有情景,有悬念,有理有据,这样就如同开一个视频会议,大家发言,千万不能教师自话自演,这样教学效果不会很差。
本来这个特殊时期提供了训练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绝佳机缘,可以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网上教学的困境告诉我们:教育中要有实时的生成感,要有师生实时的情感互动,所以我断言学校教育不会消失!
教育的本质:人性、爱与善
白丁:肖老师,您讲得很全面,有理有据。不仅谈到了问题,也讲了方法,我想,对全国的教育工作者都有指导意义。肖校长,您刚才还说,灾难能反思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请您再说说。
肖远骑:好的,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二点。灾难,能反思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我移用一句歌词:窗外一只“蝴蝶”,你从哪里来?我在前面说过,从哲学的角度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次灾难他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在于冲击了我们原来固有的教学观点,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教育空间,和教学内容。
灾难发生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新冠肺炎病毒,你从哪里来?钟南山院士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新冠肺炎发生在武汉,但来源不一定在武汉!这两天,一则消息,惊动了世界:美国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尔,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说,美国一些死于流感的病人,实际上就有人可能死于新冠肺炎。还有俄罗斯科学家、韩国的医学工作者、日本的朋友,他们也认为病毒可能最早来自于别的国家。
当然,我们不是科学工作者,我们不需要让学生研究病毒从哪里来?但它会告诉我们道理:一是病毒无国籍,灾疫是人类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强调当代社会,共建人类社会共同体的时代使命,这就是我们时政课要讲的道理,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深刻的话题。二是,灾疫时期,全球信息量大爆炸,如何从众多的信息里分辨出真伪,这就是我们教育为何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是从如何讲科学、讲群体防控,讲流行病的传播途径中,增强我们学生的科学精神。四是从一个个医护工作者逆向而行中,从钟南山,李兰娟这些科学家身上,让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思考“国是最大的家,家是一个国”这些歌词的意义。这就是我们育人的目标,国家本位,民族气节。
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最生动的内容。世界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如果我们由此而发,启发学生关注我们世界发生的一切,认识世界中什么是真善美,这是多么好的教育!由此,我想到了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老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老师一封信:“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爱和善是生命的种子。爱孕育了天地万物,延续着人类社会。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真诚地善待自己,善待众生,一定会得到美好的福报。我们要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真善美,热爱一切崇高而伟大的事物,热爱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这次疫情可以给我们的学生上三堂课:生命教育课、科学教育课、公德教育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文明从自我开始,让每一个学生都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树立起“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教育即生活,社会是教育的大课堂。这次灾难,我们可以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失去平衡,失去平衡后都没有赢家!病毒提醒我们,我们的命运都是连在一起的,影响一个人的事情同时也会影响另一个人。病毒也提醒我们,我们建立的虚假国境线毫无价值,因为病毒并不需要护照。病毒提醒我们,健康多么珍贵。病毒提醒我们,我们不能妄自尊大。病毒还提醒我们,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伟大,也无论别人觉得你多么伟大,一个小小的病毒就能让整个世界停摆。病毒提醒我们,自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可以选择合作互助、分享、付出、互相支持,或者我们也可以选择自私、囤积和自顾自。只有在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面目。
未来学校建设两大变化:空间再造、课程重构
白丁:肖校长,您讲得很深刻,太好了!您能说说大灾之后,我们如何思考未来教育吗?
肖远骑:好的,在去年的校长大会上,我曾经讲过这个话题。灾难后,反思我们对未来教育方向的把握。我也用一句歌词: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我会勇敢的走下去。我想从两个维度去分析:这就是教育的内外两大环境。
先说教育的内环境,我是这样认为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要在坚守中创新!有几点基本共识:教育现代化也好,教育国际化也好,我认为,中国教育要坚守中国教育的经验,国际化课程的引进要走“”引进与融合”“坚守与创新”双线推进的策略。引进国际化课程,要定位于从国际课程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先进课程元素,将它迁移到、改造到、植入到适合于我国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来。那么如何引进?引进什么?引进科学的人才观。我们要统一到提升我们对未来人才的核心素养价值观的认同。引进优秀的资源平台,加强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引进科学的课程体系,让课程适合学生的发展,适应人类前进的步伐,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对未来学校的建设,我认为要改革创新。具体地说会有以下变化。
第一,学习空间的再造,注重学习场景的创新。我们南京金地皇家文法学校,致力于创办一所未来学校,重新构建学习路径,以跨界改变教育,让学习从书本走向世界,把整个社会变成学生成长的大课堂。南京金地皇家文法学校将汇聚资源,全力打造数智化校园,特别是建立与英国总校——皇家文法学校(吉尔福德)的双师课堂,并从学校空间设计、学习方式变革、管理模式创新、学习生态开放融合等多维度,创建未来教育新生态。学习空间有以下特点:灵活的教室布局,桌椅设施可移动、可变换,便于开展多样教学活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为学生定期提供学习状况报告;学校公共空间可重组,学习区域、活动区域、休息区域相互转化,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融合在一起。
第二,课程体系的重构。适应时代发展变革,实现课程现代化。国家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水平分类;学校选择性课程分类走班——志趣分类;研究性课程按照学生的特长,定制走读——个别服务。面向未来社会,学校课程应该逐渐走向个体式课程。面对同样必修的课程,让不同水准的学生学习不一样层级的课程;让理解能力不同、学习效率快慢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完成必修的课程;面对不同兴趣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学习;面对有特殊天赋、特别潜质、特殊兴趣、特别需求、特异才能的学生,为之量身定制开设特需课程,给予特定的时间空间、特殊的教育资源、特别的教师指导。
从分科式课程走向整合式课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PBL (项目式学习课程),STEAM课程。现行的分科教学有利于系统知识习得,但不利于综合能力培养。近年兴起的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都把跨学科学习作为重点,强调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课程也不是现在才有,我们十年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的整合课程。在整合课程的教学中出现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大单元、大练习将会是一种常态,不能仅仅以知识点、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来要求学生。实践课程项目整合,产品就是依据。项目课程制作产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这样的整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改造,彰显本土特色和学校价值主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学生与自然、社会以及个体经验的联系,通过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整合,让知识回归生活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课程结构。
从闭合型课程走向开放型课程。现代中小学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面向大学开放;面向社会开放;面向世界互动开放。要向大学开放,将大学的人力资源请进学校,比如把博士、教授、博导、院士请进中学,也要带着中学生走进大学,大学向中学生开放,参与大学的课题,参与大学的学习,听大学的报告。面向社会的开放,学生作为学习者必须“真正进入真实情境”,参与解决真实的问题。或企业,或农村,或社会;或实习,或调研,或考察。到国防基地去,看看现代技术;到华大基因去,参与基因分析;到腾讯去,学习游戏制作;到大亚湾核电站去,了解核电生产原理;到大疆公司去,学习无人机的制造与使用;到红树林自热保护区去,到香港米铺自然保护区去,研究湿地课题;到海南中部的山区去,了解橡胶林的种植,参与水稻的种植;到贵州山区去,与那里的孩子结对学习、劳动;到陕北去,去体会黄河边上的生活,去找找路遥家乡的感觉等等。面向世界开放,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项目,一起制作产品,一起探究课题。和国内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互相访学,中外汇通,培养有世界视野,民族情怀的新型人才!
正是为了践行这一教育理想,深圳金地教育在江苏南京的江北新区联合打造的高端国际化学校——南京金地未来学校。这是一所立足未来教育、聚焦科技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特色的未来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十分先进。“我们提倡四个办学方向:第一,在博物馆中办学校,学校将有古生物、海洋生物等八大博物馆支撑课程的制作;第二,在图书馆中办学校,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图书角、图书吧;第三,在信息化世界中办学校,就是传统的数智学校,将最新的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来;第四,在绿色生态中办学校,学校的建设采用的都是节能环保的材料,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也会努力践行绿色节能的措施。”
此外,“跨界办学”也是我们的一大特色,我们将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办学。中国科学院位于南京的几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的实验室资源、专家资源都可以与我们学校共享,学生可以随时进入他们的高端实验室做实验,去进行一些科技创新发明的尝试,他们的院士、博士生团队也可以经常来我们学校做指导,甚至会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
我们还与青奥公园的高端体育馆进行无缝对接,学生的体育课可以在这些高端体育馆进行。 我们的合作伙伴英国皇家文法学校。皇家文法学校在英国是一家历史悠久,学术成绩非常优异的学校,此次落地南京不仅仅是给南京的孩子带来优异的学习成绩,还有更多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未来的雇主和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会读书会考试的孩子,还希望他们能独立思考、能够思辨,能够有辩论的能力,有表达的能力,有综合的素质。
我们是为了一个人一生的成功而做的教育,全人的全方位的教育。学校是一所贯穿从小学到高中的九年制学校,采取小班化教学,每个班24人。学校的外教80%来自英国本土,由英国皇家文法学校派驻,20%的外教将面向全球招聘。中教将面向全国招聘,以江苏为主。”欢迎教育同仁关注!
再说教育的外环境。我总是有一些想法:我会感到,未来的教育,会有重大的变化,有可能有许多的企业家、金融家、经济学家、乃至于科学家做教育!《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经说:“21世纪全世界最重要的产品不再是工厂车辆武器,而是人体大脑思维——所以世界的重心,将逐渐从跨国公司,转向那些杰出的学校。” 未来社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一个重要的反应就是把重心投放到学校,期望能够促进学校的改变。不少有识之士希望帮助学校发生变革,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于干脆直接进入学校,亲自主持学校变革,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就有许多来自学校以外的金融界人士、经济界人士、企业界人士亲自办学,办一些全新理念、全新课程设置的学校。
国内也同样出现教育以外的有识之士亲自下水办学这种现象。世界银行发布旗舰报告《2018年世界发展报告》,其中用一个章节谈教育,这是世行第一次把目光聚焦于教育,针对教育发展展开专项讨论,这个章节的标题叫《学习以兑现教育的承诺》,其中提到“如何确保学校教育带来真正的学习。” “学习以兑现教育的承诺”其潜台词是说现在的学校教育没有兑现教育的承诺,“如何确保学校教育带来真正的学习”,其潜台词是说当下的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没有带来真正的学习。这显然是金融界对学校教育表达了一种不满,也是表达了一种期许。
未来学校、未来教育一定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网络为基础、通过资源整合,学习中心的建设、倡导独立学习、团队合作等教育方式变革的教育立交桥工程。未来教育要培养具有主动性学习、批判性思维、富有创造力的,拥有世界眼光,爱国情怀,知识渊博,科技素养,身心健康,责任担当的孩子们。未来学校要建设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大森林!
朋友们,最好的答案永远在现场,让我们在教育的山顶拥抱,认真思考中国教育发展的话题!愿大家共同思考 谢谢大家的倾听!
扫一扫分享本页
现在,我们谈论学校创新的视角有很多,比如技术视角、课程视角、思维视角等等。所有这些视角对我们理解未来学校、未来教育都具有某方面的启示,也是我们站在今天的教育现场眺望明天的教育非常好的切入点。但是我在想,我们谈论未来很多,而审视当下很少,我们在往前眺望的时候也有必要回到教育的原点看一看。——李建文,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校长面向未来,我们该如何做教育?作家张晓风有一段话很值得我们...[详细]
2018年12月17日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