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李政涛 时间:2020-06-13 文档编号:15920494824773
作者 | 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新冠疫情的出现是一个分界线,此后,世界基础教育将分为“前疫情时代的基础教育”和“后疫情时代的基础教育”。人类将全面进入“双线教学”的时代,深度进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即“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这个由“信息技术”与“新冠疫情”的交汇造成的基础教育“新时代”,其主要特征有三大关键词。
1
一是“双线教学”
在已有“混合教学”概念且流行日久的背景下,之所以还要提出“双线教学”,原因之一,“双线教学”是相对于“双师课堂”而言的。与重在“人”,即“教学之人”的“双师课堂”相比,“双线教学”重在“事”,即“教学之事”,而且“双线教学”的存在与发展,已是既成事实,它面临的不再是“可行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的问题。
原因之二,“混合教学”中的“混合”一词,具有多种理解的可能,既可以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也可理解为“多种教学工具或方法”的“混合”,或“各种教学理念”的混合,但“双线教学”明确指向“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这两条线,一目了然。
原因之三,“双线教学”中的“双线”,不仅重在“双”,更突出了“线”,它既点出了“混合教学”的混合对象和混合载体,也标明了在线教学“网络教育”的本质,同时,“网络之线”本身也构成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的分界线。
2
二是“双线混融”
已有的 “双线教学”,即“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更多是“分离”或“割裂”的,大多时候“各行其是”,虽然也有两者结合的研究,但并非主流,更多是“双线交替”“双线并存”,最多是“双线混合”,而不是“双线混融”,更不是“双线共生”的。与“混合教学”相比,“混融教学”更加强调“融合”或“融通”,愈发凸显混融中的“共生”,以此作为“混融教学”的根本特性和核心追求。
所谓“融”,即“交融”,指的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试图改变的是传统的“加法思维”,即“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走向“融通思维”,从而让双线之间的传统屏障松懈瓦解。
3
三是“双线共生”
这意味着,双线教学的混融关系不仅是“历时性”的,即不只展现为“先线下,再线上”或“先线上,再线下”的前后相继的历史发展过程,它们还是“共时性”的,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时“共存”“共融”,两线教学各自的发展状态取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每一方的改变,都将牵动、影响和改变另一方,带来另一线的生长与发展,使双方的“共时性”发生改变,从而使原有的双线关系也发生历时的变化。
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或教学系统,是双线教学在从“历时性”转换为或表现为一系列“共时性”过程中形成的新体系。
围绕着如上三大关键词,构成了未来教学的新体系,它的形成过程,带来的是新机遇、新挑战,也必将带来诸多新改变,同时也势必引发一些新问题和新困惑。
新挑战,来自如何打破“双线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的彼此分离、割裂的状态,走向“混融共生”,这也是新时代的“双线教学”亟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由此生发的新改变,可包括课程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案的改变、教师素养的改变、师生关系的转变等。所有的转变,都是在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走向“双线混融教学”,实现“双线教学”的“混融共生”?其思考和解决的重点,并非“点状应对”“彼此割裂”,而是要在“相互勾连”“多向呼应”中,逐渐构建基于“双线教学混融共生”的新时代教学新体系。
对这一核心问题的回答,同时预示和蕴含着对一种未来教学新境界的追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通整合。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教育治理挑战? 下一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再升级
编者按全美创业教育调查是美国针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历史最久远、最具综合性的调查。全美创业教育调查从高校创业教育项目模式和类别、创业教育项目资金来源、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详细探究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态,不仅有助于推动美国创业教育的持续良性发展,也对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创业精神、活力和灵活性的经济体之一。相关数据显示,初创企业是美国经济...[详细]
2018年12月17日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