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秉林:抓住新时代下信息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变革
来源: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作者:钟秉林 时间:2020-11-09 文档编号:16049324074964
10月22日,在由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共同指导,中教全媒体主办的2020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要主动适应信息科技创新带来的教育形态和就业市场的变革,抓住机遇,协同创新,加快实现中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蓝图。
(以下内容根据钟秉林现场发言整理)
教育改革发展呼唤在线教育
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即将进入全面普及阶段。2019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已经超过53万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82亿,专业教师总量超过173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根据国际通行标准,我们从大众化阶段迈入了普及化阶段。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已跨入世界中上等水平,这对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同时在新的时代,教育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教育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从过去的上学难转变为现在的上好学校难。一方面老百姓迫切要求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另一方面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仍短缺且发展不均衡、不充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如果我们经费配置得当,硬件条件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学校重视,教育管理水平也可以很快地提升,但是精良的教师队伍需要长期的积累,一个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校风学风、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熏陶和催化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经过长期积累,厚积薄发,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在短期内简单堆砌起来。为了化解这样的矛盾,我们国家教育发展方向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过去的外部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教育的同仁都在进一步的增强质量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到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上去,共同发展优质公平多样的教育。在这个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在线教学给我们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带来了非常有力的契机。
在线教学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模式已经应运而生,并且走向实用,他可以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利于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线上学习,有利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当然对于促进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另一方面,互联网教学也为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率,所以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线教学改变了人类知识获取的方式和渠道
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知识传递的方式,从过去传统的单向传递为主,转变为多向互动,这样一种变革,首先使得学校的知识权威与学术垄断地位遭到了威胁,学校的教育实际效能受到了社会的质疑和批判。我们必须直面问题,正视挑战。
在线教学带来了学校教师角色的转型,从过去只是单向传递知识,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要转变成为在知识多向互动背景下,学生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这是一个重要的变革,也是现在国内外教育界和学界的高度共识。教师角色转型还带来学校师生关系的变化,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学习伙伴的关系。现在很多学校倡导我们要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引导,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合作来实现教育的目标。知识传递方式的转变,师生关系的变化,直接冲击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态和教室布局,以及教学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线教学正在颠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传统而言,一个孩子学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知识传输阶段,首先学生要接受知识,传统的方式大多是教师上课讲授,学生听讲来实现。第二个阶段是知识内化阶段,学生要把接受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真正掌握。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在课后学生通过复习,做习题,教师辅导答疑讨论,有些课程还要参加必要的教学实验来巩固、消化和吸收所学到的知识。
而在线教学的诞生,有可能使这个过程发生颠覆。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这是当前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学习过程的颠覆,直接挑战到了学校和我们教师方方面面。比如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模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管理,以及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也都会受到一系列的冲击。
主动应对在线教学的新挑战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我们要树立富有时代内涵的人才观和多样化的质量观。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现在在全国逐步推开的高考改革,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我们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能够不断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千人一面,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要坚持因材施教,能够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过去我们有理念,因材施教,现在我们有手段了,就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这方面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多下功夫。
第二,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我们探索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不断深化课程改革,能够探索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包括前面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第三,要应对在线教学挑战,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素养。要加强教师包括培训机构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改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随着学科发展综合化,我们要提高我们教师知识融合的能力,课程整合的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线上教学,尤其要重视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通过实践尝试来改革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习效果,使我们的孩子能够直接从中受益。
第四,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教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学生管理的体制机制,要进行创新。要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调整教师聘任和考核机制,要调整教学组织以及教学布局。在线教学绝不单是教学方面的问题,还涉及一个学校,一个教育机构方方面面的改革。
第五,要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后疫情时代可能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要成为学校教育的新常态。我们这样一个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需要完善,我们不能用传统的课堂教师讲授方式去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要完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跟踪评价机制和综合评价机制,尤其要探索在线教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技术。现在学校还有一些机构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是我们用什么科学的方法、技术和手段能够符合现在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实际,能够更好的评价我们的教学质量,需要进行考虑。
要构建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核心点是要坚持学生为中心,坚持结果导向,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跟踪,来反向设计我们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教学评估工作以及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都要与时俱进,要能够适应现在的发展趋势。
第六,要跳出在线教学发展的误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人才。从这个角度讲,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催化作用。我们学生的一些社会发展的素养,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养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从目前来看,需要在现实环境中通过学校的教育、学生群体式的学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来逐步加以养成。而在虚拟环境下,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线教学可以把一门课程做到极致。但是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因此在线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作用。在线教学要把重点放到提高课程质量、优化线上教学环境上,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能够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的教育产业,包括教育培训机构,要把主要重点放到如何让用户有更加优质的用户体验,如何通过我们的研究、研发形成自己产品的品牌,如何能够在增加用户粘性上多下点功夫。中国的教育规模非常大,2.82亿受教育人口,1700多万各级各类的专任教师,我们的产业只要占住其中一小块份额,就可以活得很好。
迎接科技教育融合的新时代
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第一要保持敏锐的目光,密切跟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第二要结合我们的校情和课程的规律和特点,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改革实践探索。第三要保持理性的态度,严谨求实,避免走入“纯技术化”的误区。
对教师而言,第一,一定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知识融合,学科交叉,课程整合能力。第二,教师的育人功能一定要强化。尤其是教师的育人功能要凸显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慧,涵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教师的育人功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身处互联网教育时代开启的黎明时刻,人类未知的远远大于已知的。无论如何,新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知有渐,千钧重担从头减。在信息科技革命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的同时,一定要主动适应信息科技创新带来的教育形态和就业市场的变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协同创新。我们中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蓝图一定会加快实现,并为世界教育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有效的家校合作如何在班级产生? 下一篇: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编者按全美创业教育调查是美国针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历史最久远、最具综合性的调查。全美创业教育调查从高校创业教育项目模式和类别、创业教育项目资金来源、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等方面详细探究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态,不仅有助于推动美国创业教育的持续良性发展,也对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创业精神、活力和灵活性的经济体之一。相关数据显示,初创企业是美国经济...[详细]
2018年12月17日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