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智库首页 > 文章

校外培训监管,管什么?校外培训会被取消吗?

来源: 光明社教育家 作者:暂无 时间:2021-07-14 文档编号:16262355045160

暑期开始,如照往常,校外培训已“蓬勃开展”,但今年却有些“偃旗息鼓”。

 

假期前,全国多地便已重拳出击校外培训。

 

河南多地暂停校外培训,开展安全自查整改和校外培训治理;北京四部门联合出台新规,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实施预付费资金监管;上海对四家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从重处罚,罚款合计1000万元;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代号为“利剑”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专项检查;福建部署在全省范围内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问题;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十项禁令……云南富宁县、河南驻马店等地甚至直接要求暑假期间严禁培训机构对义务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

 

加之前不久教育部新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一些知名培训机构遭受顶格处罚,各地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种种事件叠加,行业内外皆惊呼:校外培训治理,动真格了!

 

01

严令,严处

 

今年以来,教培领域政令不断、处罚不断。

 

1月,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连续发文,指出当前校外线上培训机构普遍通过融资进行资本运营,过于逐利,直指校外培训机构广告的泛滥与过度营销。

 

1月召开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指出,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并强调“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治理的重点是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

 

223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提出新学期将重点加强指导的8项工作,其中之一是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表示要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积极推广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

 

4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为学生睡眠让路。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指出,严禁校外培训作业。

 

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6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市场监管。指出因存在虚假宣传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新东方、好未来、猿辅导、作业帮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

 

615日,教育部新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将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的工作此前主要由基础教育司下设的校外教育与培训监管处负责,由过去基础教育司下设的一个处级机构,调整为与其对等的一个司局来管理,可见重视程度。

 

02

校外培训监管,管什么?

 

此轮校外培训监管究竟管什么?从近期的一些治理行动和政令中,可看出这一阶段进行的主要是市场监管。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指出,要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

 

据近日中消协发布的消费提示,校外培训乱象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焦虑营销等方面。在此次多地的治理中,也着重整治这些问题。如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查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深圳突出对升学考试相关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无证办学、夸大营销、虚假宣传、诱导销售、不公平格式合同、制造焦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和查处。成都“十严禁”包括:严禁夸大机构实力、虚构教师资质、宣传培训效果、编造用户评价、业内推荐证明、不明码标价、虚构价格优惠、超期捆绑收费、“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可见,此次多是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校外培训消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管。

 

此外,也有针对培训内容、培训行为的治理。山东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开设幼小衔接班;福建坚决纠正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坚决查处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重庆严查中小学校及在职教师以各种方式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为……

 

早在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中,就提出校外培训具体治理任务和整改要求,主要指向四方面:

 

第一,安全: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

 

第二,资质: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对虽领取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具备办证条件的,要指导其办证;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

 

第三,教学内容与行为: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市场秩序: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可以看到,今年的重拳治理,在2018年的要求基础上,多了对校外培训市场监管。意图也很明确,一是为学生减负,减少校外培训对校内教育的侵扰,改善教育生态;二是治理各类校外培训市场乱象,规范培训行为,回应消费者关切。

 

03

校外培训,向何处去?

 

系列严令下,众说纷纭。有人猜测,校外培训是否会消失,成为历史产物?

 

校外培训监管司副司长陈东升曾表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并不是不要校外培训机构,而是确保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外培训事业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发展——指向非常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将继续存在,但要合法合规。

 

强化监管,绝不是一刀切完全禁止。按照治理要求做到安全、合法、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是能继续存续的。

 

较有疑问的,在于学科类培训。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学科培训中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以及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对培训时间做出要求。在2018年年底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超标培训、学科知识培训需向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杜绝机械训练等具体举措。

 

目前多地也是参照这一准则进行细化要求。但也有地区在这个暑期直接取消了培训机构对义务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如河南驻马店教体局下发了文件:各中小学校不得占用暑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集体补课,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参照执行。云南富宁县教体局通知暑假期间严禁培训机构对义务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体育艺术类不受限制。

 

学科类校外培训是否会被普遍禁止还未可知。但是很多学科培训机构本就是靠超前超纲培训、强化应试打下市场,禁止这些行为,可谓扼住了其命脉。对于“孩子放学家长却还未下班,只能转而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刚性需求,教育部门也安排了对应之策——课后服务,暑期托管。

 

接下来,培训机构尤其是学科类教培机构何去何从?有人建议,教培机构应及时调整培训方向,为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增加思维训练和学科学习方法、科学兴趣,以及体育、美育等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和艺术修养方面的多种形式的培训项目,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学科辅导机构会消失吗?如果孩子确实需要补课,家长没有精力和能力辅导呢?家长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教育部门已多次强调,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内就学得好、学得足。但是,只要有高考在,有选拔在,就一定有人想“好上加好”,要进行考试科目的补习。所以,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是,何时能实现不以高考为指挥棒。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下一篇:深扎根系,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READ 推荐阅读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