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智库首页 > 文章

教育非数据——专访山大附中校长刘伟

来源: 人民网-山西频道 作者:李梦文 时间:2016-08-06 文档编号:1470471915685

人民网太原7月27日电(李梦文) 随着中高考成绩的出炉,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再次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对于这样的关注,身在其中的附中人又是怎么看的?山大附中的师学生们是否如传说中的那样“鸭梨山大”?近日,人民网山西频道走进这所久负盛名的中学,对校长刘伟进行了专访。采访中,刘伟校长就课程创新、教育公平、生源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等核心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做校长,个人荣辱事小,学校发展事大

“做教育挺有意思,压力大?干啥没有压力呀!山大附中的校长难当,其实还是你要把这种荣辱感看淡,把别人的评价看淡。”上任将满一年的刘伟校长打开了话匣。

“您可以把个人的荣辱看淡,但是没法把学校的荣辱看淡呀!”笔者插着话。

“对,这就是压力所在!我就是尽力去做我该做的事情,少一点瞻前顾后。你觉得这个事情该做,你就很好的去思考,大胆的去做,咱不能冒,因为你是做为一个决策者。每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深思熟虑好了,一旦考虑好了,就要大胆去做,这个是不能犹豫的。做中学校长绝不能依靠行政思维去管理学校,这是很大的问题。”刘伟说:“校长一定要牢牢记住,自己首先是个业务上的指导者,其次才是行政管理者。业务要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核心业务要放在核心地位,所以我们的管理思维是后勤围着前勤转,前勤围着老师转,全校围着教学转。”

“您说的这“三转”,扩大其意义,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适用的,真正能做到、做好也并不容易。”笔者表示。

刘伟校长点点头:“我们希望建立一种机制,通过机制的良好运行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靠校长的权威。不是说我告诉主任这个怎么做,主任再传达下去怎么做,这完全是一种行政化管理模式,今天这个人当校长也许还不错,明天如果换一个校长,这个学校可能就完了。我们要让权力权威既层层街接又相对独立,形成以业务为核心,让权力在不同的业务管理上发挥作用,特别是让骨干教师发挥更多的管理作用,而不是过度依赖学校行政权力的指挥。山大附中目前正在努力构建这样一种健康的发展机制。”

“校长一定要在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在业务规划上下功夫,其它方面尽量简单点。个人荣辱事小,学校发展事大。当校长其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职业,我很满足于这样一种职业。我觉得自己能做出点有价值的东西,就很满足了。”校长刘伟真情流露。

教师是无冕之王

“刚才您提到‘全校围着教学转’,我想其它一些学校也会有这样的提法和做法,山大附中的亮点在哪里?”笔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一个学校教学的水平上不来,其实就是教师的培养上不来,教师的培养上不来,学生的培养自然也就上不来,所以山大附中一直以来就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比如说学校最近新设置了学科教研中心主任,语方设语文学科教研中心主任,数学设数学学科教研中心主任,目的在哪?就是要把骨干教师学科建设上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出来,而不仅是做好一名教师。教研主任不是起简单的上传下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好这个学科的长远建设和发展,例如学科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的培养,学科发展的方向,考试制度和内容的改革等等。学科教研主任是一个设计者、建设者,是一个学科建设的思考者和规划者。”

“老师要是不思考,那确实是挺可怕的。”刘伟校长强调。

“社会上有家长抱怨说有些老师不认真上课,办课外辅导班挣钱;也有些老师发牢骚说工作太辛苦,承担的责任大、挣得钱又少。您怎么看?”笔者适时抛出一颗“炸弹”。

听到这个问题,刘伟校长一脸严肃,直了直身子:“家长抱怨的那些问题,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这也是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教育问题。但是做为一名校长,千万不能把一个学校带到这个层面上。我们现在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不断从各个层面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精神境界,教师对专业学术感兴趣,自然对职业价值的追求就会增强,我们要引领教师树立一种职业精神,做好教师绝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更多的是一种职业学术的爱好,是专业追求过程中的一种乐趣,其实教育过程本身就存满魅力”

“要我说,当老师是无冕之王,你把学生教好了,家长喜欢你,学生喜欢你,安安心心一支笔、几本书,再加一支粉笔,好好的琢磨教育,把教书吃透了,那你就是无冕之王呀!”刘伟校长骄傲地说。

培养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的学生

“说完老师,我们再来说说学生,都说附中的学生学习压力特别大,只有学习时间,没有别的空间,这是否属实?”笔者相信这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

刘伟校长笑笑:“不识附中真面目,只缘身在学校外。我觉得附中学生的压力不是来自于我们学校,而是来于家长和学生自己,孩子们因为附中的文化底蕴及相互之间的对比,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会很高。作为学校,我们是不想让学生们自己有过大的压力,而是要放松的去学习。现在学校的培养课程,与别的学校就有很大不同,我们学校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不是单一的、扁平的。比如说竞赛类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就只针对一部分有需求的同学来设计。不同的课程就是要为不同的群体服务,国家课程是统一课程,还有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包括选修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等。附中发展到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之外的东西,比如我们建立了文体中心,在规划上就设置了十个美术教室,十个音乐教室,均分为普通教师和专业教室。美术音乐课程全部为模块化教学,按照学生的需求由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学校有合唱队、舞蹈队、室内乐团,还有各类美术兴趣小组。我们建有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综合性的演出舞台,为学生充分搭建各种兴趣发展的平台;另一个是把精品文化引进来,让学生们充分去感受艺术的魅力,例如去年我们引进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展、《太行回声》大型情境朗诵剧等,同学们看了以后非常受益。此外附中的一大特色就是我们的活动课程特别多,有七大文化节,3月语文节,4月英语节和读书节,8月科技节,9月体育节和足球节,12月艺术节,所以附中的学生活动特别多,我们的学生形象地称在附中生活为“好好学习,天天过节”。原来我们担心这些活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但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相反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在学习上对学生也是很大的促进。实践证明,素质教育和高升学率并不矛盾,应该说山大附中做到了素质教育和升学率的统一。有人觉得附中的学生高考升学率这么高,每年考那么多清华北大,就想当然地认为学生都是学习机器,这种逻辑推理,一方面 是对教育本身缺乏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山大附中的严重误读。”

“听了以后,和外界想像的完全不一样,外界觉得附中学生都是蒙头学习型的,其实学生是真正做到了综合发展和特长发展。”笔者很有感触。

“对,学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学校现在有五十多个学生社团。我们的学生不仅学得好,玩也能玩的很好。学校也给学生创造空间,学校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校合唱队现在有一百多名学生参加,完全根据学生意愿,不限制人数。我们有些活动,如中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课题,课题组学生每年参加全国性的学生领导力大赛。另外学校制定了学生发展十项制度,配套开发并印发了学生发展手册,规定所有学生在高中三年必须要有演讲的经历,必须有做义工的经历,必须读多少本书,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和特长发展,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说起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的学生,刘伟校长滔滔不绝。

生源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山大附中招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每年的高考成绩好是应该的。”

“人们怎么不问问为什么山大附中就能招到好学生呢?要知道十几年前附中在太原市也仅是一所二流学校。”刘伟校长快速加重了语气:“其实,分数线是一个表面上的东西,山大附中的成绩是比别的学校的高,但是我们更看重一所学校的精神高度和内涵发展。”

笔者赞同:“不是所有好苗子都能成才,也需要精心栽培。”

“是,不能简单地拿生源问题遮盖了很多问题。现在一些人喜欢

简单推理,考的好了认为是生源好,考不好自然就是生源不好,我们看全国的中学,有很多名校不就是从薄弱学校转化成优质学校的吗?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反思。考的好也得反思,考的好你也一定有问题,你不可能说考的好就把所有问题遮盖了,考不好更要反思,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批评永远是最简单的事情,建设永远是最难的事。学校就是这样,必须静下心来做教育,从做教育的角度出发,才能找到学校发展的规律。”

“另一方面,生源好其实是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做教育的,如果认为生源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就把教育的整个功能降低了。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招几个好学生,然后拿一个高升学率就可以交待社会了,教育的最终目地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对于山大附中来说,高考只是一个结果,却不是唯一想要的结果,我们当然要努力把学生送进一所心仪的大学,但是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培养过程和未来发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知识结构、特长发展、兴趣发展、优秀品质、身心健康等涉及学生终生发展的东西。”

公平教育的内涵应当是按需所取

“说到生源问题,这几年教育部门为了推动学校均衡化发展,采取了诸如“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教师交流轮岗”等办法,您怎么看?”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还有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国家现在正在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唯成绩论。但是不按学习成绩走也没找到更好的办法,比如说现在正在探索的综合素质评价,很多指标是一个软性的东西,目前还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所以现在只能兼顾一部分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例如摇号,相对来说是一种公平的办法,现在我们的公参民学校就拿出一部分指标来进行摇号。”

“其实我倒觉得教育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非要通过摇号来体现公平,那实质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公平,实际上对一些孩子是另一种不公平。”笔者提出自己的异议。

“这种均衡教育,不单是教育上的问题,它是系统配套问题。我们说农村教育落后,需要加大教育扶持力度,这个没有问题,你应该加大。但是农村教育又是和经济结构、社会环境、文化、资源问题等纠缠在一起的,它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教育上如何兼顾不同层次的利益,还是值得探讨研究的。像我们搞这种指标到校,现在的比例就可以了,不敢再大了,再大就是顾了这个伤了那个。

“有些东西听起来好,公平,我们要怎么样怎么样,但是我觉得公平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按需所取,不是大家都上了一样的学校就是公平了,因为学生本身需求不同,个人特点不同,未来发展也会呈现多种层次,依我看,均衡教育应当更多体现在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而建立的特色教育上,而不是硬性追求一种表面的同质化,更有甚者我们追求的公平不知不觉就退回到简单意义上的平均主义上去,我们历史上这种教训太多了”

“教育实际是个综合工程,想做好,都不容易,反正做教育有个好的心态很关键。”名校长也有挠头的时候。

“现在实行教师轮岗,这也是教育部门努力追求的实现均衡教育的一个措施。我觉得要在一定社会语境下面看这件事,特别是在当前的中国社会语境下看这件事,如何更好地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如何定义一所好学校?

“就您看来,什么样的学校才称得上是一所好学校呢?”。笔者提出最后一个问题。

“好学校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教育,实践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因为学校面临的学生不一样,学生的成长背景、实际需求等都不同,实际上不同的高中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任务。好学校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不是说出了状元就一定是好学校,不是说考清华北大人多就一定是好学校,更重要的还是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带着这个理念去对待教育、对待学生,我觉得你这个学校才能做好。如果简单的就是为了追求高升学率,那这个学校就会变成一个技术统治之下的学校,你会不停研究考试的技术,育人变成了技术层面上的事。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包括一些搞教育的人,对教育有一些偏见,把教育变的功利和狭隘了。学校的教育不能变成工具理性指导下的教育,教育应该是有热度,不能把它沦为技术层面上的东西。所以,山大附中决不能成为技术层面上的学校。我们有很高的升学率,我们的学生大多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但是,山大附中的教育决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数据上,这些数据也决代表不了附中的教育,因为教育本身不是数据,我们希望社会在关注附中高升学率的同时,更多看到这所学校的精神高度。”

“山大附中教师的优秀、学生的卓越远非一张高考成绩单或者中考成绩单能够说明,我们只是希望把老师们的辛勤劳作的成果告诉大家,把学生们的卓越表现给以呈现。我们也深知,我们不是每年都有出状元的运气,也不能保证每年的高考数字都尽如人意。我们的成就感,来自对“教育”二字无限的敬畏和热爱,是尽心竭力培养热爱生活、充满激情、永远年轻且渴望创造奇迹的一茬茬学子。希望我们做教育的和不做教育的都要理解,教育的喜怒哀乐,远不是一串数字所能表达!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把读了三年书的学生当作一个数据处理,”说到动情处,刘伟校长从座位上“霍”地站了起来。

在将近2个小时的采访中,刘伟校长或侃侃而谈,或字斟句酌,从个人的担当到学校的责任,从学生的时代特征到家长的教育理念,挥洒之间,显是成竹在胸,充分展示出校长风采的同时,也让人对山大附中这所名校有了更多的期待。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教育家杂志专访南昌市教育局局长 下一篇:日本教育减负:应试还是宽松,这是一个问题

READ 推荐阅读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