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智库首页 > 文章

新形势下教育智库如何加强互联网传播——CAETT总负责人郑德林

来源: 中国教育智库网 作者:郑德林 时间:2016-08-08 文档编号:1470612674873

?2016年7月中旬,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和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报告》,在上榜的68家智库名录中,没有一家教育智库。据统计,中国大大小小的教育智库(或教育科学研究单位)多达2000多家,其中不乏国家级的一流教育智库,近年来教育问题一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教育领域也从未断过热点问题,但在智库网络影响力排行榜中竟然没有一家教育智库上榜,确实有些意外。本文不讨论该报告的客观性,仅就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智库是否应该及如何加强网络影响力建设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智库建设在十八大之后越来越被国家重视被社会认可,今后我们国家也必然会步入“小政府、大社会”的时代,那么各级各类智库对社会管理及发展将会发挥越来越强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教育身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还比较尖锐和急迫。教育的改革同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不同,教育领域的问题解决更适合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去理性解决,因此,教育智库在教育创新发展中大有可为。

在中国“教育智库”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除了极少数新发起成立的民间教育智库外,上文提到的2000多家教育智库主要还是传统的教育科研院所在国家智库建设大潮中转型而来。之所以教育智库网络影响力不高,笔者分析和这类智库对非互联网渠道依赖较重有关,恐怕和其中的大部分机构还没有建立“智库”的自信也有关系。据了解,本月光明日报关于智库网络影响力的报告对一些一流的教育智库还是有非常大的震撼的,有智库已经把上榜作为十三五期间规划目标。事实上,无论我们是否习惯是否接受是否喜欢,互联网已经成了这个时代最大也最有效率的基础设施,而且其基础设施功能会不可逆转地加强。教育智库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主要产品是思想和方法,对智库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其影响力,影响力的扩大离不开传播,而传播最高效的渠道是网络。所以,无需过多论证,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教育智库应该足够重视网络影响力的建设工作。

我们初步研究了一下教育智库(尤其是体制内的智库)网站及新媒体建设的现状:现有教育智库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但网站更新发布最多的是活动新闻,而非核心成果展示;大多数机构没有发育出有影响力的公众号、APP等自媒体。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教育智库对媒体的理解相对传统和保守;其次是教育智库比较关注研究成果对教育决策的贡献而忽略了对教育行业的价值和影响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绝非批量产生的,往往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潜心研究才可能会形成,单靠研究成果很难撑起一个互联网载体的日常内容需求。

教育智库新媒体建设现状,有意识问题、能力问题、成本问题、也有行业特性问题。但智库离开了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很难实现引领作用;智库离开了互联网的社交功能,很难高效丰富研究资源;智库离开了互联网的平台功能,很难促成研究成果的转化。教育智库和互联网的结合是必然的选择,那是否每一家教育智库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搞互联网媒体建设呢?笔者认为未必!因为网络媒体的开发不难,但互联网影响力主要和受众相关,能够在第一时间影响到关注教育思想的群体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智库应该注重核心成果在适配媒体上的及时发布推广,更要重视和现有智库平台尤其是教育智库平台的合作,低成本甚至零成本使用现成的基础设施而非自己去构建,这样不仅成本低效率高,还能够促进自身更好地研究、传播和转化,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READ 推荐阅读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