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智库首页 > 文章

潘裕民:扎实而渊博的学识是成为好教师的基础

来源: 中国教育研究(微信ID:hantopedu) 作者:潘裕民 时间:2016-09-06 文档编号:1473123760993

教师自古被称为“智者”。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传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师首先是思想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因思想而伟大。授业、解惑,也不易。

如今,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打开手机就可扫出答案,依靠“度娘”即可神游天下,教师知识的权威面临严重的挑战。

过去我们不是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吗?今天,按习近平同志说的,教师有“一桶水”还不够,更要有“一潭水”。

外国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光亮,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在笔者看来,有扎实而渊博的学识是成为好教师的基础。

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

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据说,有个学生在美国读博士,听无机化学课,教授借用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一句台词来说明一个现象,顺便说起莎士比亚戏剧,一说就止不住了,说了两个小时。来自世界各国的博士生,没有哪个不吃惊,但没有人认为他“上课跑题”,而是认为“化学太了不起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具备一定的演讲能力,能将知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

事实上,我们说“增效减负”,比的是教学质量,拼的是教师的底气。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当下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教学专业上不断成长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得以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准、获得持续发展。

对教师专业化的学术定义已经不少,这些定义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经过教师教育训练,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爱生;有终身学习意识,不断进修学习。”

可见,所谓专业,就是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培训,具备专门条件才能胜任的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每三年就增长一倍。

西方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

在学习化社会中,尤其是在教育转型发展的新常态下,教师要重视理论学习,在“高度”上着力;重视业务学习,在“精度”上提高;重视广采博收,向“宽度”上发展。通过学习,提升生活质量。

在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抓好四种知识的构建:

一是本体性知识,即特定的学科知识。

二是条件性知识,即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既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

三是实践性知识,这是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对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指导作用。

四是文化知识,即特定学科以外的知识,理科教师应该有比较广阔的社会人文知识,文科教师也应该具有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但是,现在我们大多数教师都很“专”,所谓术业有专攻,很少跨界。所以,物理教师不懂历史,化学教师辨不清地理中教的飞机从这里飞到那里方向怎么变的问题。

笔者记得自己念中学时,有一天下雨,体育老师守着我们在教室上自习,有一个同学有道数学题不会做,体育老师竟三言两语点拨到位,全班同学顿时震惊并仰视。

笔者的女儿在学校也有类似经历,有一天她放学回家就兴冲冲地说:“爸爸,我们数学老师对古诗文可精通呢,能背许多古文,还有唐诗、宋词,把我们全班同学都惊呆了!”

其实,许多大师级人物,都是文理兼治的,如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能写诗填词;还有杨叔子、丘成桐院士等,都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由此,我非常认同著名数学特级教师任勇的一句话:“一点知识懂一切,一切知识懂一点。”在笔者看来,这些没有框囿、不断跨界的教师,才更富有趣味,更受学生喜爱。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国际教育组织:反对教育私有化——乌干达关闭部分营利学校 下一篇:日本教育减负:应试还是宽松,这是一个问题

READ 推荐阅读
提示:×